提起傳染病,許多人會望而生畏,社會上也有一部分人對傳染病患者存有一定的偏見,甚至是歧視。作為市傳染病醫院結核二科的護士,劉艷芹在17年的護理工作中需要面對的是更多的責任和擔當。因工作成績突出,她先后榮獲市傳染病醫院“十佳青年”、“抗擊手足口病先進工作者”,“年度先進個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不懼苦難,主動到“高風險“崗位工作
劉艷芹在多年的護理工作中,先后在婦產科、外科、腫瘤科、呼吸內科工作,是一位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專家,她參與過非典、手足口病、禽流感、甲流等疫情的一線救治護理。
2009年3月,手足口病在我市全面暴發,劉艷芹不懼危險,主動請纓,被第一批派進傳染性較強的“高風險”手足口病房,參加救治一個個令人心痛的患兒。在疫區工作期間,從晚上七時到第二天早八時,長達十三個小時的夜班里,劉艷芹不敢合眼,甚至不敢上廁所。“當時,患兒已經把病房從一樓到五樓住滿了,患兒需要進行翻身按摩、叩背吸痰、放尿喂奶、擦洗、換尿墊、測體溫……”劉艷芹告訴記者,那段時間,她就像個鐵人一樣,不知疲倦,也忘卻了可能被傳染的風險,直到回到家里,才感覺到勞累,不過回想起來很自豪。
不懼傳染,細心照顧患者
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呼出的結核桿菌傳染的,結核患者的氣管腔內常常被大量的壞死物和痰液堵塞,這些痰液中含有具有傳染性的結核桿菌,而劉艷芹總是不畏懼,不嫌棄,她在配合醫生做治療的同時,還要給病人擦痰,細心照顧。
有一次,一位結核患者在檢查的過程中,由于纖支鏡的進入,對氣管黏膜產生刺激,造成咳嗽加劇,在旁邊進行護理的劉艷芹被病人的痰液噴到臉上、身上,而她卻淡然處之。面對病人愧疚的目光和家屬的一聲聲感謝,劉艷芹卻反過來安慰患者和家屬。
劉艷芹說:“人心都是肉長的,只要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從內心深處為病人著想,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我們的。”
真誠溝通,減輕患者心理壓力
作為護士,劉艷芹除了對護理技術操作精益求精、一絲不茍,她對待病人同樣注重心理引導,令患者印象深刻。她常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換位思考,理解病人的困難,想辦法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,使病人積極配合醫生完成檢查和治療。
“無論是反復大咯血的病人、還是嗷嗷待哺的孩子、生病的母親,他們心理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和憂郁感,家里人也常惴惴不安。遇到這樣的病人,我就會分析患者的病情,認真與患者和家屬談心,幫助患者減輕壓力,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,從根本上消除患者的顧慮。”劉艷芹說。
|